北斗七星

   <-二维码分享此文    

二维码分享此文

×

仰望夜空,在北方天际有七颗排成斗勺形的亮星特别醒目,就是人们熟知的北斗星。勺头两星相连并延伸五倍就见到北极星,可以帮助我们在夜间辨认方向。北斗星绕着北极星作逆时针缓慢旋转(实为地球自转所致),春季斗柄朝东,季斗柄朝南,季斗柄朝西,季斗柄朝北。古代的农历纪年法就是据此制订的。“斗轉星移”成了人们形容時間流逝的成语。

这种异乎寻常的天体运行现象,使人们对北极星和北斗星产生了特别的崇拜。北极星始终端坐不动,犹如天帝。北斗星围着北极星转,好比大臣。要想朝见天帝,就要通过大臣。所以道教斋醮仪式中的步罡踏斗成了不可或缺的程式。古人还将量米的器具制成斗状,并称斗称斛,以示米粮为上天所赐。上海世搏会的中国馆,也依斗状建造,象征“天下粮仓,富庶百姓”。

有感于北斗星不知倦怠地绕着北极星旋转,《易经》中写下了“天行健,君子自强不息”这一千古名句,鼓励人们奋发向上,永不松懈,并成了清华大学的校训。

北斗星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颗亮星组成。七星相连成斗形。前四星为斗身,合称“魁星”;后三星为斗柄,合称“罡星”。道教吸收古人的星宿崇拜,将北斗七星神化为“贪狼、巨门、禄存、文曲、廉贞、武曲、破军”七位星君,司人世寿命,故有“北斗主死,南斗(玄武中的斗宿)主生”的说法。所以朝拜北斗,或在盂兰盆会供养斗灯,都是祈求消灾招福、益寿延年的方式。古代帝王将祭祀北斗列为国家祭典。《三国演义》中亦有诸葛亮五丈原禳星延命的精彩描述。

道教亦有北斗九星之说,即北斗七星加上“左辅、右弼”两颗隐星,合称“九皇”。然而道教又认为“左辅、右弼”乃“天皇、紫微”二星之余气所化,故亦可以“天皇、紫微”加上北斗七星为“九皇”。由于九皇都是斗姆元君所化生,所以道教的朝斗法科均以斗姥为主神。

需要说明的是,由于天体运行造成的星座与北天极(图中座标交叉点)的岁差,导致所谓的北极星并非永远不变的指某一颗星。公元前是“北极二”,公元初改为“北极五”,明清后则变为“勾陈一”。再过1.2万年,北极星就要轮到织女星担当了。

在北斗第二星(天璇)之前,横着两两相对的三组六星,称三台(tāi)星。道书将之比作北斗的华盖,称“三台华盖星君”。上台为司命主寿,中台为司中主宗室,下台为司禄主兵。“三台星君上拱卫紫薇,中和阴阳而理万物,下承万星神众,为众星之宗”。天台山就因其位置“上应台宿,故曰天台”。



法会在线报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