谭宝硕老师天台山桐柏宫洞箫讲座精华摘录(六)

   <-二维码分享此文    

二维码分享此文

×

箫的制作原理很简单,就是把一根竹子打通,按照一定的尺寸在上面打孔,就制成洞箫了。洞箫的制作是有规律的。比如选竹管的内径,口径是2223,那就可以做E调。按照E调的标准把孔画上去,打孔就可以了,很简单。但吹口就决定了你对箫的取向了:吹口越深,共振越大,但同时箫音的厚度就减弱了;吹口的刃口越薄,声音的亮度越大,但对气息的容纳度会降低;内管磨得越滑,就越灵敏,但同时洞箫特有的朦胧美和韵味就减弱。就这几个原理,如何运用,那就看你的美学取向了。你要含蓄的,那就(竹管内)不要磨太大了,吹口不要挖太深了。这个弧形(吹口处半圆形的小圆弧)越浅,反应就越快,但是声音就越单薄;深一点,声音就厚一点,但是会呆板一点,反应慢一点。而(从吹口垂直向竹管内挖的)这个深度,就决定了我刚才说的声音的厚度,你想要浑厚的声音就不要挖太深了,你想要更大的音量,就得挖深一点。还有管道里那个斜度,越斜的,低音的音频就越丰富,但高音就越单薄,高音和低音的差距就大——低音浑厚一点,高音单薄一点。

所以每个人的取向不同,做出来的效果就不同。这取决于做箫或者买箫人的品味,看你追求什么,你的音乐要带出什么样的元素,这就考验每个人的修养了。看待问题,立足点越高,看问题就越通透;如果吹奏洞箫只是立足于娱乐的话,那就很容易搞……所以制造者的责任很大,因为这个乐器不是娱乐的乐器。

自古以来,箫的传承非常深远,无论是佛教、道教、还是宫廷,都有箫的影子。但为什么洞箫的专论文献和乐谱都不多,相比较古琴,箫的史料较少?原因是洞箫的传承单薄,是因为学箫很难。在我的心目中,箫是中国乐器里最难的。前人的论著少没有关系,我们努力去领悟,乐器难学没关系,用一生去探讨,值得的。




法会在线报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