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阳生平

   <-二维码分享此文    

二维码分享此文

×

紫阳真人,姓张名伯端(984-1082),字平叔,又名用诚,北宋天台平桥张家塘人。是道教南宗始祖,清雍正敕封“大慈圆通禅仙紫阳真人”。道书称其为紫微天官九皇真人下凡,《西游记》等小说中则成了护善降妖的神仙。

张伯端少年好道,博学多才,三教经藉、医、卜、兵、算,无不涉及。曾任台州府吏约三十年。后因火烧文书故被充军岭南。从此,张伯端看破名利,浪迹两广,寻师访道,修炼内丹。

至于张伯端为什么会火烧文书呢,民间流传着这么个故事:张伯端喜欢吃鱼。一次家里送鱼来,同僚开玩笑故意将鱼藏在梁上。张以为鱼被婢女偷食,就将她责骂了一通。谁知婢女刚烈,竟自缢身亡。后来蛆从梁上掉下来,方知错怪婢女,自责不已,感叹满箧公案,类似这鱼案的不知有多少。于是挥毫题诗:“刀笔随身四十年,是非非是万万千。一家温饱千家怨,半世功名百世愆。紫绶金章今已矣,芒鞋竹杖任悠然。有人问我蓬莱路,云在青山月在天。”悔恨之下,他焚毁了全部案卷,因而触犯刑律被充军。

宋英宗治平年间(1064-1067),年逾八旬的张伯端在桂林遇到任知府的余杭人陆诜,以同乡之谊做了陆的机要典事。熙宁二年(1069),陆诜调任成都,张亦随同前往。当时隐居成都天回寺的高道刘海蟾(吕洞宾传人),被眼前这位八十六高龄尚矢志不移研习金丹的张伯端所感动,便悉心传授“金丹药物火候之诀”,使他原来不明之处顿时“雾开日莹”。

次年(1070)陆诜病逝,张伯端即离开成都,前往汉江南岸的汉阴山中修炼。如今,那里是全国唯一以道人名号命名的陕西紫阳县县城所在地。

道成后,张伯端转徒于秦陇(陕甘一带)云游布道。不料 “三传非人,三遭祸患”,还得罪了凤州太守,遭黥刑流放。在解送途中,被大雪阻于邡州(今陕西彬县)一乡间酒肆,巧遇路过的石泰。石泰问明流放原由后便到太守处为之申冤,终获开释。张伯端想起先师“异日有与汝脱缰解锁者,当宜授之,余皆不许”的嘱咐,也为报答石泰的搭救之恩,就将所得秘诀倾囊相授,使石泰成了张伯瑞金丹大道的亲授传人。

张伯端传道石泰后,即回乡居天台山桐柏宫。考虑到自己年事已高,为避免真诀失传,就将修炼“丹药本末”的心得萃成秘诀八十一首,号《悟真篇》。于是,这部道教内丹的传世经典,就于熙宁八年(1075)在仙山天台诞生。从此,仙家秘传的养生长寿之法得以公诸于众。

书成之后,求学者凑然而来。张伯端不忍心拒绝,就先后挑了三人传授,结果又三遭祸患。于是在元丰元年(1078)写了后序,发誓不再口授。不久就携《悟真篇》赴山东兗州依知州马默,临别时郑重相授,嘱他“流布此书”。

宋神宗元丰三年(1080),张伯端从兗州经常州、杭州回桐柏宫。元丰五年(1082)三月十五日,张伯端在天台山百步岭下始丰溪中水解羽化,终年99岁。后人在桐柏宫建紫阳殿供奉,还在张伯端羽化地百步岭和临海旧居建祠立观以志纪念。

张伯端的《悟真篇》、《金丹四百字》、《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》等内丹著作,均收入明《正统道藏》;他的《奇经八脉考》,收录于明李时珍著《本草纲目·濒湖脉诀》;《紫阳真人语录》,收入佛教《大藏经》内清雍正皇帝御选语录。

张伯端继承和发扬了钟离权、吕洞宾刘海蟾等人的内丹理论,是中华内丹学说的集大成者。《四库全书》将《悟真篇》与汉魏伯阳的《周易参同契》并称“丹经王”。紫阳真人张伯端被奉为道教南宗初祖,桐柏宫遂成为南宗祖庭。清雍正十年(1732),世宗皇帝敕封张伯端“大慈圆通禅仙紫阳真人”,并亲自为《悟真篇》作序。

中国道教协会前会长陈撄宁高度评价张伯瑞:“性命双修之学,至师始集大成,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。”



法会在线报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