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教南宗

   <-二维码分享此文    

二维码分享此文

×

道教南宗是指北宋高道张伯端开创的道教金丹派。它以黄老养生学说为理论根源,吕洞宾内丹养炼思想为基础,以张伯瑞“性命双修、先命后性、道禅合流”的内丹功法为特征。其主要活动地区在南方,故后世称“南宗”以区别北方“全真”。又因张伯端是天台人,天台是主要创教地,故亦称天台仙派。

所谓内丹,是相对于外丹(即冶炼矿物为药)而言的。它沿用外丹的术语描述内丹修炼的过程。就是将人体比作“炉鼎”,以人体内之“精、气、神”为药,通过“炼精化气,炼气化神,炼神化虚”三步修炼,结成长生不死的圣胎,就是内丹。这里所说的“精、气、神”,是指先天无形的“元精、元气、元神”。而后天的交感之精、呼吸之气、意识之神,需要通过修炼返还为“元精、元气、元神”后才能成为内丹之药。内丹修炼的过程与宇宙衍化的过程恰好相反,即仙家所说的“顺行生人,逆行成仙”。

南宗主张性命双修。认为“教虽分三,道乃归一”。将儒家的“穷理尽性”,佛教的“顿悟圆通”引入道教的内丹炼养。先以神仙命脉诱其修炼,次以诸佛妙用广其神通,终以真如觉性遗其幻妄,而归于究竟空寂之源。白玉蟾延伸了以精、气、神为核心的内丹功法并揉合神霄雷法,把张伯端用禅宗的“即心是佛”来比附道教“养性全命论”的理论阐述得更细密,其时教团组织也初具规模。到了南宋与金元对峙时期,终于形成了内丹修炼为宗旨的两大道派:即北宋张伯端开创并主要流传于南宋境内的金丹道派(后世称之为南宗),以及兴起于金元之际的北方全真道派(后世称之为北宗)。

其实,南、北两宗均承钟、吕之学,都主张道禅融合、性命双修,本质上并无区别。因为性命不可分离,所以“北宗先性后命,南宗先命后性”的说法亦非十分确切。两宗只是性命双修过程中的下手功夫和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。元代国家统一后,南、北二宗亦逐渐融为一体,形成以《周易参同契》和《悟真篇》为宗旨的内丹全真道流传至今。

需要指出的是,所谓的“男女双修”,实因有人对《悟真篇》中的“男女”、“夫妻”等隐语误解所致,历为正宗的道教南宗所不取。

《历代神仙通鉴》曾载有一个琼花故事,可作为南宗性命双修丹法的诠释。原文如下:

时天台有僧澄一修戒定慧,能入定出神,数百里间,顷刻即到,紫阳与之雅志契合。一日谓曰:“今日能与远游乎?”僧曰:“可,愿同往扬州观琼花。”二人即于静室趺坐。紫阳至时,僧已绕花三匝。紫阳曰:“可折一花为记。”少顷欠伸而觉。紫阳曰:“禅师琼花何在?”僧袖手皆空。紫阳乃拈出与僧把玩,僧叹服。弟子问曰:“同一神游,何以有得有不得?”紫阳曰:“我金丹大道,性命双修,是故聚则成形,散则成气,所至之地,真神现形,谓之阳神。彼之所修,欲速见功,不复修命,直修性宗,故所至无复形影,谓之阴神。阴神不能动物,非大道也。” 

南宗对整个道教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。首先,它的内丹理论在外丹向内丹转化的关键时期,引领了中国道教的发展方向,促进了全真道的形成和完善,也导致符箓派的斋醮活动融入了内丹修炼,使南宗丹法成为道教修炼的主流。第二,南宗留下的大批内丹专著,为医学,养生学以及气功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。世界著名科学家李约瑟称内丹是“世界早期生物化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”。



法会在线报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