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宗五祖

   <-二维码分享此文    

二维码分享此文

×

初祖张伯端(984-1082),前己详述。

二祖石泰(1022-1158),字得之,号翠玄子,宋扶凤(今江苏常州)人。初以缝纫为业,但素慕仙道。后在邺州酒肆巧遇张伯端,得授金丹大道。石泰得道后,常以医药济人,但不受财物酬谢,惟愿植一杏树,久而成林,故人称石泰为“石杏林”。石泰成道于罗浮山,著《还元篇》,享寿137岁。

三祖薛道光(1078-1191),宋陕西鸡足山人,字太源。年轻时以缝纫为业,曾出家为僧,法号紫贤,人称毗陵禅师。居长安开福寺,悟无上秘密圆明真宝要法。因观桔棉有感,念谈禅不能长生,遂转好金丹导养,探求性命双修之术。宋徽宗崇宁五年(1106),云游陕西眉县遇石泰,受《还元篇》和口诀真要,从而潜心修道。著有《还丹复命篇》和《丹髓歌》,道称紫贤真人,寿114岁。

四祖陈楠(?-1213),字南木,号翠虚,生年不详,寿逾160岁。宋惠州博罗县人(今广东惠阳)。曾以盘笼、箍桶为业。遇紫贤真人薛道光,得受《复命篇》和丹诀,后又得雷书于黎母山神人。他修丹诀以固命求真,运雷法注以济世度人。常以符水撮土为丸,疗人疾病,无不灵验,人称泥丸先生。曾修炼于桐柏宫,著《翠虚篇》传世。神霄派亦奉他为祖师。

五祖白玉蟾(1134-1229),原名葛长庚,琼州人(今海南琼山),字如晦,号海琼子。后过继福建侯官白氏,遂改名白王蟾。

白玉蟾自幼聪颖,十二岁即中秀才。他长诗赋,善书画,性豪放。后因“任侠杀人”而出家求道,云游四海,曾多次到桐柏访寻紫阳传人。64岁时在罗浮山拜师陈楠,历经磨练,至嘉定五年(1212),受《翠虚篇》、内丹丹法及神霄雷法注。陈楠死后,白玉蟾来往于罗浮、武夷、龙虎及天台诸山,传道授徒。

白玉蟾继承和发展了张伯端的“先命后性,性命双修,三教一理”的理论,把儒家理学的“正心诚意”和佛教禅学的“明心见性”融入道教的修炼方法和理论中,并结合神霄雷法,形成“内炼成丹、外用成法”的独特内丹理论和方法。同时,他一改单传私授的传道方式,广收道徒,建观立庵,刊印道书,使南宗发展进入鼎盛时期。弟子中以彭耜(si)和留元长最为得力。

嘉定十五年(1222),白玉蟾应诏赴临安给帝皇讲道,此后即归隐著述。著有《海琼》、《上清》、《玉隆》、《武夷》丹功诸集和《天台山赋》等许多颂扬仙山天台的诗赋作品。世寿96岁。卒后诏封为“紫清明道真人”,是道教南宗的实际创始人。

 注:雷法是道教根据天人感应理论,以内丹修炼为本,以符箓咒法为用,据称能呼风唤雨、伏魔降妖的一种方术。道教认为人可以通过内丹修炼回复到先天元气,使我之气合天地之气,以我之神合天地之神,便能呼风役将,无所不能。《三国演义》中诸葛亮借东风就是行的雷法。



法会在线报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