药王生平

   <-二维码分享此文    

二维码分享此文

×

孙思邈(58l—682),陕西华原(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村)人。他自幼聪明过人,七岁开始读书,有日诵千余言,过目成诵的天才。他性好道学,因为少时患疾几乎丧命,故立志以医药延命救人。

孙思邈长期隐居于终南山等地修道行医。他志在山林,一心向道,以解除民众疾苦为己任。隋文帝请他出任“国子博士”,唐太宗曾赐他爵位,唐高宗封他为“谏议大夫”,都被他辞谢不受。

孙思邈十分重视药物研究。他不畏艰险,攀登陡崖,进山采药。为了解药性,有时还亲自试用。他认为“药食同源”,倡导优先食疗,不愈者再用药。他重视养生,创“养生十三法”,用以强身健体抗御病疾。

孙思邈医德高尚,凡是没有钱看病的人,他不但不收诊费、药钱,还腾出房子给远道来的病人住,并亲自熬药给病人喝。不论三更半夜,还是狂风暴雨,只要有人请他看病,他从不推辞,立刻赶去救治。

孙思邈注重实践,锐意创新。如“阿是穴”和“以痛为腧”的取穴法,用动物的肝脏治疗夜盲症,用羊的甲状腺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,用牛乳、豆类、谷皮等防治脚气病,用葱管导尿等都是他从医疗实践中模索出来的有效疗法。

孙思邈为救人命甘冒风险。有一次行医途中,看到送葬的棺材中滴出鲜血,询问后断定是产妇难产窒息而假死。于是力排众议开棺抢救,只见产妇血色全无而细脉尚存,就赶紧扎针、灌药,终于救活产妇,还生下一个胖娃娃。

他在医疗实践中,不断吸收总结前人的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,七十岁时完成医学巨箸《千金要方》。全书共三十卷,二百三十二门,方论五千三百余首,记载了八百多种药物,内容精要而丰富,包括了做一名医生必须具备的各种医学理论与实践知识,还确立了“大医精诚”的医德规范,被后世誉为临床医学的百科全书。至一百岁(681)时,他又把后三十年所积累的验方编成第二部医书《千金翼方》,作为前书的补充。他认为“人命至重,有贵千金”,故两书均冠以“千金”二字。此外,还著有《摄生论》、《福寿论》等多部医书。

孙思邈于唐永淳元年(682)仙逝,葬于洪洞县淹底乡孙张村。宋徽宗崇宁二年(1103)追封为妙应真人。

孙思邈的医学著作集七世纪以前中国医学之大成,充实和扩大了我国的医学宝库,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。他的高尚医德永垂青史。一千多年来,世人为了纪念他在祖国医学上的丰功伟绩,奉他为药王,并为他建庙祭祀。



法会在线报名